汇中集团:中欧投资协定谈判完成!一文读懂中欧投资协定内容及各种利好

2021-01-04

习近平30日晚在北京同德国总理默克尔、法国总统马克龙、欧洲理事会主席米歇尔、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举行视频会晤。中欧领导人共同宣布如期完成中欧投资协定谈判。

喜讯传来,中国和欧盟完成了投资协定的谈判,这是继RCEP之后的又一重大经济事件,这既是中欧之间今年的一次重大的突破,也是明年的一个最好的开局。

中欧投资协定将有力拉动后疫情时期世界经济复苏,促进全球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增强国际社会对经济全球化和自由贸易的信心,为构建开放型世界经济作出中欧两大市场的重要贡献。

2021年即将到来,中欧作为全球两大力量、两大市场、两大文明,应该展现担当,积极作为,加强对话,增进互信,深化合作,妥处分歧,携手育新机、开新局。协调抗疫行动,共促经济复苏,对接发展战略,加快绿色发展,推动多边合作。

其中,习近平强调,中欧投资协定展现了中方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的决心和信心,将为中欧相互投资提供更大的市场准入、更高水平的营商环境、更有力的制度保障、更光明的合作前景。

对双方的企业带来哪些利好?

商务部条法司司长表示,中欧投资协定致力于制度型开放,协定的一个主要方面就是市场准入的承诺,通过市场准入的承诺,将为中欧双方企业带来更多的投资机会。此外协定还包括公平竞争规则,可以为双方企业提供更好的营商环境。

其中,在市场准入方面,中欧投资协定采取的是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的模式,而且中方首次在包括服务业和非服务业在内的所有行业以负面清单的形式作出了开放的承诺。欧方也在协定中对中方承诺了较高的市场准入水平。双方的市场准入承诺也不仅限于准入前国民待遇和负面清单。为了促进和便利投资,协定中还有专门的条款允许与投资有关的外汇转移,并且对与投资有关人员的入境也做了规定和承诺。

在公平竞争规则方面,协定立足于营造法制化的营商环境,双方在协定中欧就企业补贴、透明度、技术转让、标准制定、行政执法、金融监管等与企业运营密切相关的议题达成了共识。

对中欧经济影响有多大?

中欧投资协定历时7年达成协定。中欧双边投资协定(BIT)又称中欧全面投资协定(中欧CAI),旨在构建中欧双边投资制度安排。协定谈判2013年正式启动,至今经历了35轮谈判。

协定核心内容包括以下四方面:(1)保证相互投资获得保护,尊重知识产权,确保补贴透明性;(2)改善双方市场准入条件;(3)确保投资环境和监管程序清晰、公平和透明;(4)改善劳工标准,支持可持续发展。

经济分析师表示,总量上看,2016-2019年中国对欧盟直接投资金额维持在100亿美元左右,投资规模几乎停滞不前;2019年欧盟对华投资金额73.1亿美元,同比下降29.9%;均体现双边投资扩张乏力。结构上看,双方投资均集中于制造业、租赁商贸、科技服务业、批零与金融业,其中制造业占比超过50%。

中欧投资和贸易状况不匹配,该协定有助于打开双方投资空间。2019年中国对欧盟出口金额4278万亿美元,但直接投资仅占贸易额的2.5%。随着CAI谈判结束、协议生效,中欧双方投资将打开局面。

在新能源、环保、数字化领域,中国企业有望受益。在欧盟2021-2027年财政预算框架和“下一代欧盟”基金计划中,除抗疫和支持经济复苏外,推进数字化和绿色投资是最大的投入领域。相关领域(如光伏、风电)的企业在全球具备较强竞争力,该协定达成后,欧盟将为中国开放该领域投资,中国企业有望进一步受益。

从地缘政治的角度,在拜登上台、中美关系不确定性较大情况下,该协定达成有利于稳定中国和欧盟的关系。


推荐阅读

Powered by CmsEasy

  Powered by CmsEasy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