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0日,在世界金融论坛与汇中生态·汇中财富合作的北京峰会上,中银国际证券全球首席经济学家管涛先生,结合疫情下的资产配置新趋势发表了精彩演讲。
本次世界金融论坛北京峰会由世界金融论坛与汇中生态•汇中财富共同合作举办,金砖智库提供学术支持。
管涛表示,“最近一系列条件的变化给境内主体,包括机构和家庭,增加海外资产配置提供了新机遇。
一方面,刚刚召开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明确要坚定不移地扩大开放,特别是要推动金融的双向开放,因此未来将面临很多新的机遇。
另一方面,未来,随着我们对外投资的限制越来越小,树立正确的投资理念势在必行,能不能对外投资不简单取决于外汇形势、国际形势,而是取决于我们的机构、我们的家庭有没有在全球配置资源的能力。”
管涛补充到,近年来,我国在双向开放、对称开放方面有一些新的动作,比如在10月24日的外滩金融峰会上,证监会副主席曾经提到,当局正在研究完善沪伦通制度,使其覆盖欧洲主要资本市场,要建立健全境外企业在境内市场发行CDR制度,为中国资本市场引入更多优质的上市公司等,这些都为中国的机构和家庭配置海外资产提供了新的机遇。
与此同时,近期人民币升值,因此人民币换外汇相对更加便宜,成本也更低。所以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会更有利于我们去配置海外资产。
“2011年初,我国对外证券投资资产余额只有2000多亿美元,但是到今年6月末,已经增加到了将近7000亿美元,占整个国家对外金融资产的比重,由过去的2%-3%提高到了9%的水平,可以看出这些年我们境内主体海外资产配置的需求得到了一定的满足。
目前,我国居民通过港股通南下配置香港股票的资产规模,不超过居民储蓄存款的2%。这是因为我们对海外资产、海外市场的了解要比对本土市场的了解少,所谓信息不对称所导致的本土投资偏好。”
最后,管涛总结到:
坚定不移地扩大对外开放是大势所趋。境内机构和个人将获得越来越多的海外资产配置机会。
资产多元化配置不等于炒外汇,要坚持投资者适当性原则,坚持买者自负,坚持投资自己熟悉的市场和产品。
从宏微观层面来讲,不是有钱就有海外资产配置的能力,资金走出去要量力而行。
作为“亚洲(财富管理行业)十大影响力品牌”,汇中财富认为,后疫情时代对个人财富造成严峻考验,全球资产配置势在必行,擅长海外资产配置的财富管理机构将迎来巨大机遇。
疫情冲击导致个人财富缩水,与此同时,金融开放深入,在此背景下,进行跨地域、跨类别、跨行业的资产配置迫在眉睫:
一,针对跨地域投资:在当前宽松货币政策下,应在全球范围内寻找投资机会,发现稀缺的投资资源。同时综合运用国内外保险、信托、税收筹划等多种财富管理工具,实现财富增值。
二,针对跨类别投资:应该结合自身及家庭需求,将资产进行不同类别的分配。比如,40%用来配置类固收资产,以低波动性体现长期投资价值;30%配置私募股权、精选房产,获取超额收益,实现财富增值;20%配置保险产品,为家庭健康保驾护航。
三,针对专业机构选择:应该选择能够把握正确的投资方向、能够筛选优质的底层资产的财富管理机构,借助专业力量实现增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