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因未做好财产隔离而使企业陷入囹圄或丧失巨额财富的案例数不胜数,赶集网杨浩然婚变诉讼致公司上市失败、当当网李国庆婚变致公司控制权丧失、昆仑万维周亚辉婚变支付天价分手费……婚姻不止是两颗相爱的心的简单加总,而是一场关于爱情与财富的复杂配置。如何做好财产隔离,高净值人士正变得越来越迫切。
现金是最容易与婚后财产相混淆的个人财富,如果进行个人婚前财产公证,不少人都会觉得情感上难以接受,为此作出了多种尝试:但是,对于个人财产与公司财产关系错综复杂的高净值人士来说,上述方案的资产隔离效果并不理想。对于普通人而言,保险的意义在于养老和疾病保障,但是对于高净值人士而言,保险的意义更在于风险隔离,通过婚前为自己配置年金险,将手中的现金一次性趸交,以实现将现金财产与婚后财产相剥离。
第一,通过保单购买日期进行婚前财产认定相较于现金更为容易,一旦婚姻破裂,基本无被分割风险。
第二,通过购买终身复利的年金险可以提前锁定利率,并且获得终身复利的收益。
第三,可以根据婚姻质量,随时更改保险受益人。如生活美满家庭幸福,保险受益人为配偶;一旦面临婚变危险,可随时将受益人更改为父母或子女。
第四,可以通过保单隔离债务,将财富直接传承给配偶等指定受益人。根据《保险法》人身保险金是否列入被保险人遗产,取决于被保险人是否指定了受益人。指定了受益人的,被保险人死亡后,其人身保险金应给付受益人;未指定受益人的,则其人身保险金应作为遗产处理,如作为遗产,则需首先清偿债务或者赔偿。
对高净值人士而言,现金财产往往只是其财产中的一小部分,更多资产体现为股权等形式。而高净值人士因持有公司股权而获得的分红,往往被认为是在夫妻关系存续期间彼此相互扶持产生的结果。根据我国《婚姻法》以及《婚姻法司法解释三》的相关规定,“婚前取得的财产属于个人财产,但对于该财产在婚后产生的除孳息和自然增值外,认定为夫妻共同财产”。那么高净值人士该如何守卫自己的股权财产?根据我国信托法,股权等实物资产可作为信托财产,因此可以通过将股权装入信托,以避免财产的分割。
第一,信托是个人将家族财产委托给信托机构,由其代为管理、处置家庭财产的一种财富管理方式。家族信托一经成立,就受《信托法》的保护,家庭财富的所有权与收益权便相分离,委托人不再拥有家庭财富的所有权,但相应的收益权却仍可根据委托人的意愿进行收取和分配。第二,对婚前财产设立信托,无需征得另一半的同意。设立信托后资产将以受托人的名义运作,甚至连受益人都不知道受托资产的具体数额、运营方式等,因此也不会影响婚姻双方的感情。第三,信托安排灵活多变,可根据婚姻关系对收益权进行灵活安排。信托制度排除了婚变时配偶一方分割该部分财产的权利。第四,借助信托计划支付未成年子女的赡养费,以防止配偶再婚后被再婚对象侵占财产。通过信托公司设立离婚信托,由信托基金每月按时支付子女生活费。
理论上,房产也可以放入信托资产进行管理,但是由于信托管理需要支付一定的管理费用,因此从管理成本考虑,高净值人士可以先弄清楚哪部分有被分割的风险,然后再针对可能被分割的部分进行信托隔离。根据房屋权属登记,及购房款来源,分三种情况解析分割风险:第一种:在婚前支付完全部房款,将房屋产权登记在自己名下,并在婚前已经取得房屋产权证。 解析 该房产属于婚前财产,且该房屋在婚后的自然增值部分,属于个人财产。所谓自然增值是指随着房屋市场行情、交通、学区等的改善,房屋价格自然增长的部分。事实上,房屋价值的增长的很大部分来源于此。但是如婚后二人用夫妻共同财产对房屋进行了装修,由装修而导致的升值,则是夫妻共同的经营行为,这部分增值将被视为夫妻共同财产,离婚时将予以分割。第二种:利用杠杆买房,婚前只支付了首付款,婚后用共同财产还贷,且将房屋产权登记在自己名下。 解析 利用杠杆买房是多数人喜欢采用的资产管理办法,在司法实践中基本都将房产判给产权登记方,也就是出首付的一方。但是对于增值部分,由于还贷款项为夫妻婚后共同财产,该款项所对应的房屋增值部分,也应为夫妻共同财产。通常对于共同还款对应的增值部分,大部分法院是以共同还贷额占全部房款的比例来确定的。第三种:婚前所购买房产,婚前或婚后在该房产证上加了配偶的名字。 解析 作为具有完全行为能力的个人,一旦在房屋产权证上加上配偶的名字,都应视为对另一方的赠予,且赠予行为已经完成了权属变更登记,属于生效赠予。也就是说,一旦在房产证上加名,婚前财产就变成了夫妻双方的共同财产。那么与此相对应的房产增值部分,也将被视为夫妻共同财产。总之,财产隔离是一场关乎钱与情的复杂规划,通过科学的制度安排,保障婚姻双方的利益,而不伤及夫妻情感是最好的处理。汇中家族办公室汇聚行业内顶尖的法律、税务、金融等方面的人才,以高净值客户的实际需求为导向,借助境内外一系列的财富管理工具,帮助高净值客户以最安全性、最高性价比的方式,实现财产隔离,维系幸福生活。